建设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动态 >> 正文

【献礼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双高 开拓进取创职本

2021年11月27日 15:00  浏览:[]


潮涌江海千帆竞,芜职奋楫正当时。学校全面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把握地方经济发展脉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围绕“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对标看齐融入长三角、立足芜湖实际谋发展,聚焦关键领域、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加强党的建设 统领“双高计划”建设

坚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筑牢理想信念,深入落实“三进”工作,构筑“五导”育人新模式,对标“六要”“八统一”,着力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锻造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年,为加快安徽“双高计划”建设步伐,学校牵头举办安徽省首届“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研讨会,深入研讨“双高计划”建设政策内涵,交流分享“双高计划”建设工作经验,共襄安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宏图,充分发挥我校“双高计划”建设的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安徽省双高专业群课程共享与应用平台正式启动运营,为推动省内高职院校课程资源的互动互联、共建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聚焦打造科创平台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行业主导、政府引导、学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四方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打造多方融合、机制灵活、资源共享、集聚一体的1136+N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形成多方融合、机制灵活、资源共享、集聚一体的产学研用创新服务平台。2020年新建“智能制造皖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命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监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汽车与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5个被认定为芜湖市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培育,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生态环境监测智能化科技创新团队”“食源性细菌诊断和防控研究团队”“新能源储能材料技术创新团队”“无人驾驶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等4个科技创新团队和“协推合创一体化科技服务团队”“长三角乡村振兴科技扶贫团队”2个科技服务及科技扶贫团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学校已承接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19项、省级科研项目123项、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700多项,实现授权专利307件、发明专利70件,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位居全省高职第一位;积极推动成果转化,2020年完成34项发明专利转化到企业生产一线,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光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储金霞铁画大师工作室”“安徽省AA级创业孵化基地”“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两仪所”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累计预算1330万元。与地方企业联合起草地方标准《翡翠烧卖制作工艺规程》和《“双低”油菜生产技术规程》。针对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起草《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和《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规范》两项地方标准。本年度,我校共签订横向服务合同数量32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已达20件,均超过往年同期水平。

依托“安徽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等社会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服务。2020年,建成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芜湖市再就业培训基地、芜湖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等4个人才培训教育基地,涵盖了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培训、社会培训服务等诸多领域;建成1个示范性职工培训中心,面向企业职工培训,总量达到41017人·日;建成1套职业培训标准体系,构建“订单式”培训模式,培训量近8万人·日;与芜湖格力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双方签署《智能制造产业职工培训中心合作协议》并成立“智能制造产业职工培训中心”;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完成各类社会考试和1+X证书考试工作,共累计达到47488人·日。2020年,学校获安徽省首批省级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授牌,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再次获上级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1年2月,《中国国防报》头版刊登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专题报道。2021年5月,我校获选全国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聚焦紧扣产业发展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安徽自贸区及芜湖市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持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建立行业需求引导、学校自主调整、专业论证指导、评估促进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停招药品生产技术、商务经纪与代理、商务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食品生物技术、国际商务等9个专业。根据专业群建设规划,2021年申报新增专业7个,分别是信息安全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食品营养与健康、集成电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播音与主持等。

2020年,学校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实施“以群建院”,紧扣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以机电一体化、食品营养与检测两个“双高”专业群为引领,着力打造先进制造、智能建造、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新材料、新商科、现代农业、人文传媒等17个专业群,充分发挥专业群建设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深度融合,加速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聚焦创新体制机制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引育并举、专兼结合、校企互流”的双师队伍三元机制,构建教学培养、企业实践、名师传承、海外研修的双师培养体系,推进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建设,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着力打造一支立场坚、品德纯、风气正、能力强、数量足的复合型“四有”双师队伍。截至目前,各级各类表彰已达564项,其中国家级表彰2项、省级表彰4项、市级表彰3项;2020年获批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省级线上教学名师3人、省级线上教学新秀3人。2021年,周自宝老师荣获第三届安徽最美教师。学校现已拥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2个,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省模范教师1名。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类别、待遇等相关人员,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已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制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实施办法(暂行)》,选派专业带头人赴国内支柱产业对应行业企业挂职顶岗或科技攻关实践,全程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实施,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行业影响力,选派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教师参加企业攻关项目达到84项。成功申报2020年省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2个。组织校内教师参加双师培训和各类专业培训1230人次。疫情期间,作为安徽省唯一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圆满完成“线上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第一期)”培训组织工作。圆满完成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国培项目2项3个班次任务,校外教师培训服务近7000人·日,积极发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

聚焦深化产教融合 拓展校企合作新内涵

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完善“点线面体”人才合作培养新机制,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协同育人。聚焦新业态、新经济,培育产业学院新动能。学校与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云、西门子、长安福特、京东、中一检测、南京应节等公司共建共享产业学院和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20年新增2个产业学院,5个企业工作室,各企业现已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建立了9个产业学院和30余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21年,在南陵县设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物流产业学院,与芜湖市农业农村局签订合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协议。京东、金纬、中一检测、储金霞、耿福兴已率先在学校建设企业工作室,共覆盖专业26个,专业覆盖率超30%。与芜湖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组建首届“值班站长”订单班和第二届“多职能队员(列控、维保)”订单班;“汽车实训中心”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高校建设项目资金支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专业特色文化品牌。围绕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开设产品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校企共建国家级“储金霞铁画大师工作室”,打造国内一流的工艺美术研发基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耿福兴”、“张恒春”等中华传统技艺工坊、大师工作室,“杨良金”全国劳模工作室等已陆续建成;协助16家紧密型合作企业积极申报安徽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项目,现已纳入我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名单。


聚焦拓展双创空间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学校持续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与创业孵化。2020年校内孵化项目保持在100家以上,连续5年销售收入总额超亿元。双创教育与管理平台建成使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子库《双创案例》完成结项,面向国内职业院校推广使用原创视频、文稿、图片、课件等资源400条,资源库注册人数已超8000万人,与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超校联盟合作建设《创新设计》、《创新管理》、《创业基础》建成3门双创线上特色课程;建设来自行业企业、优秀创业校友、高校等103人的双创兼职导师库,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双创技能培训,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扩容。2020年,批量选送教师125人次参训8场次,其中我校教师主讲6场,培训国内高校教师930人次。积极组织参加双创大赛,2019—2020年共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金、银、铜奖6项,挑战杯双创大赛国赛银、铜奖各1项,1名教师作为安徽省唯一成员,被团中央聘为第七届中国“创青春”双创大赛国赛现场赛评委。优秀创业毕业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国赛金奖获得者万文宇,入选“2020胡润百富Under30s创业领袖”、福布斯中国最新的30岁以下精英榜。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以“始于双创课程、施于双创项目、实于双创成果”为主线的“四四三三”创业教育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先后被授予“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等称号。

聚焦建设智慧校园 提升信息化办学水平

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核心网改造将校园网整体升级,全面整合、互联与集成教科管服等信息资源,构建覆盖全校的大数据平台。完善云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建成6间远程互动教室,包括4间汽车学院互动实训教室和2个建筑学院户外互动录播教室,满足二级学院打通与企业车间及工地进行互动教学的需求。新建9间智慧教室,推进教学信息化,构建新型教学空间,推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革命,建设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智慧校园。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 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校与英美日韩等16个国家地区的30多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构筑全方位、多渠道、高成效的对外交流合作格局。完成“韩国顺天乡大学交换生”“斯巴鲁技能实习”两个校际合作项目。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招收来自沿线国家60余名留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徽文化”体验系列活动7次;推动学校优势专业资源走出国门,开发国际汉语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修》等4门专业课程标准,已被柬埔寨、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印尼等国采用;从美国菲迪大学引进专业课程4门、专业教材4本,在建国际远程交互功能的实训室1间;举办海外培训机构,服务支持海螺、奇瑞等地方国企国际化发展;举行中德双元制精英师资提升项目,提升我校教师国际化职业素养及科研创新力,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满足“双高”专业建设需求。学校已累计选派近100名教师参加各类海外研修培训,着力培养专任教师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聚焦凝炼文化品牌 提升文化育人软实力

修订再版我校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读本《永不褪色的记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史(芜湖农校篇)》,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文化传承品牌《在大学生脑海中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入选安徽省教育厅《关工经典》百则经典案例;开展创建“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文化品牌,62个基层党组织结合专业业务特色和校企合作共建,凝炼形成了学校党建文化的“19个总支品牌、43个支部特色”;开设“匠心讲坛”,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大师、劳模、工匠进校园,举办讲座论坛等20余场;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着力打造10个优秀社团;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已启动新一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校园”学习宣传活动和“道德讲堂”巡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进课堂、进校园和树“三观”、学“四史”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艺术周活动,发挥“郭明义爱心团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分队”志愿服务品牌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学校荣获“安徽省第12届文明单位”和“芜湖市第14届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养殖技术服务队荣获省青年文明号集体称号。

聚焦建设质保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废改立”工作扎实推进,修改、刷新、新建制度55项,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逐步形成“学校章程—基本制度—工作制度—部门规定”四层级纵向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治学功能,加强理事会建设,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强化两代会功能,推进学校治理民主化,扩大二级学院自主权,不断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构建开放包容的治理体系,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教学诊断与改进为抓手,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高质量通过安徽省首批诊改试点学校复核,“以诊改为抓手,化繁为简,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风踏浪著华章。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起点上,学校继续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斗志、饱满昂扬的激情、有效有力的行动,立足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奋力推动学校事业实现新发展、迈向新台阶、开拓新局面,早日建成全国一流世界影响专本(硕)一体的高水平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文、图/徐军 审/娄洁


上一条:主动服务 扎实工作 以高质量后勤服务助力学校“双高”建设

下一条:在高质量建设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如何作为:“高”字上发力 “实”字上用功